我们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就伤害到了别人。因为,在哪个思考的瞬间,我们往往心中就只有自己的考量,没有顾忌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同情心、怜悯和感同身受,来自于敏锐地自我,也常常来自于场景的触发。
敏感的主动思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怜悯之心,而场景的触发则是一种被动感触的怜悯。
当我们在随身扔掉垃圾的时候,在那个念头产生的瞬间,所联想到的清洁工人的额外劳动和环境整洁的损害,是主动的怜悯;而那些看到脏乱环境和清理垃圾的请假人员的老师再联想到以前随手丢弃垃圾的羞愧,是一种被动的怜悯。
我们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就伤害到了别人。因为,在哪个思考的瞬间,我们往往心中就只有自己的考量,没有顾忌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同情心、怜悯和感同身受,来自于敏锐地自我,也常常来自于场景的触发。
敏感的主动思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怜悯之心,而场景的触发则是一种被动感触的怜悯。
当我们在随身扔掉垃圾的时候,在那个念头产生的瞬间,所联想到的清洁工人的额外劳动和环境整洁的损害,是主动的怜悯;而那些看到脏乱环境和清理垃圾的请假人员的老师再联想到以前随手丢弃垃圾的羞愧,是一种被动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