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软件都用过,Outliner 真好,Omnifoucs 也是强大的不行,不过后来Omnifoucs用的少了,我发现其实,我不需要它那么复杂的功能。一个系统自带的待办事项加日历基本解决问题了。
以下内容摘录自“Live A Life”
OmniOutliner 上手指南
OmniOutliner 作为一款文本编辑软件,并不是像Ulysses 或者Writer Pro适用于专业写作,但它帮助你方便、高效地收集、整理信息,给你带来无比美妙的使用体验。
OmniOutliner 主要的功能是标记文本提纲的层次,随时focus / unfocus , expand / collapse某一层级,让你可以同时关注细节(expand某一层级,编辑细节内容)和整体结构(collapse已经编辑过的内容,只显示大标题,从而掌握目前编辑的内容在整体中的位置),还提供了长时间的录音功能(最长单次6小时,可以方便地暂停、停止、插入文档,可以在iTunes 或者Omnioutliner中重听录音)。
可能有以下的用法:
- 记笔记
- 做清单
- 整理读书笔记
- 其他文本编辑
目前我主要用它做笔记。我用它做小段录音,附在文字笔记旁边,解决了过去大段录音找不到关键点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边听边思考,老师如何设计、展开课程内容,又如某个例子是用来说明什么。它可以输出为多种格式,包括RTFD / keynote / MSword / HTML 等。但我试过的几种看上去都没有本软件中显示得那么舒服。由于没有输出为其他格式的需求,我暂时没有仔细研究。
下面介绍常用的快捷键,学会以后即可顺畅使用!
- 添加笔记:command +’
- 调整条目上下顺序;control + command + 方向键
- 调整条目竖直层级顺序(即缩进):command + { 和 }
- 换行(不增加新条目):option + return
- 添加新行(增加条目):return
- 拆分成新行:control + return
- 合并:control + delete
Omnifocus 上手指南
首先推荐Asian Efficiency的系列文章,搜索Omnifocus攻略即可找到。在学习使用Omnifocus之前,首先要明确最重要的一点:你是用它来管理工作、提高效率的。所以不需要纠结华丽的快捷键,完美的界面。
开始使用前的重要设置:
- 每日开始、结束工作的时间。比如我设置22:00结束,一过这个时间就会提示今天没做完的事务overdue
- “加入inbox”的快捷键。它会弹出一个小框。
开始使用:
- 把所有你能想到的stuff加入inbox;
- 根据这些事务的类型,划分project(建议分personal/work两个文件夹,下分若干project,我分了personal/study/work三个);
- 增加someday/maybe和low energy的context(我发现别的都没什么用,如果有iPhone的话可以再加上一个“跑腿”的context,光用电脑不方便);
- 设置review时间(貌似默认一周),另外可以增加个人总结回顾的时间;
- 检查inbox的stuff,整理成可执行的任务(以动词开头,50分钟以内,尽量简化);
- 设置defer时间(我们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一时无法做完,建议defer一周/一月/半年进行检视,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放心把它丢在脑后做好当下的事情,一方面又不用担心忘记)
- 为自己设置due(AsianEfficiency建议不用这个功能,我还是需要的)
完成以上,差不多可以上手。我还有一些小的注意事项:
- 设置时间时可以用类似tom,tod,yes,1d,3w,2m,9-1这样的简写
- view中选择available可以过滤掉deferred的东西
- 可以自己设置一个过滤器(Add perspective)。我设置了一个due today&&flagged用于整理今日工作,对这个研究不深。AsianEfficiency有相关的介绍课程,可以用过滤器来做回顾,计划,执行……
- inspect里面设置重复项目和估计持续时间。
快捷键主要是command+N , command+control+N, command+{或}(自己试试吧~)
最后,OmniOutliner有Mac和iPad版,OmniFocus有Mac、iPad、iPhone版,大家也可以用iPad试试~